民法典法定继承是什么意思

2023年3月21日评论36 次浏览字数 417阅读模式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条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遗嘱未处分的遗产。法定继承也就是按照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来继承的一种形式。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了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称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3月21日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family.hunyinxuetang.com/shanyang/2023031320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